LY/T 3188-2020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 LY/T 3188-2020  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04-09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原始文件是会员上传的无错版,推荐下载这个版本

  • 园林工程,pdf格式,下载需要20积分
  • 立即下载

  • word版文件下载:
  • 特别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过人工智能从pdf转换成的word版本,正确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准确率),排版恢复的也并不完全准确,没有进行任何人工校对,VIP会员直接免费下载即可,普通会员无法通过点数下载,算是给VIP的活动。

    特别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错误较多,只能参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别下载了找我们说word内容有问题,这是送给VIP会员的。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 划期一致。规划期可分近期和中远 般在5年以内,中远期规划在5年以上

    4.5.1.1通过分析国家公园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家相关 家意志的国家公园战略定位。

    5.1.1通过分析国家公园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提出体 意志的国家公园战略定位。 5.1.2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的关系,根据国家公园功能定位和社会需求提出规划目标, 标应与国家公园发展的趋势及步调相适应。

    4.5.2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提出国家公园建设的明确的总体目标,按规划期限钢丝绳标准,分解为近期、中远期阶段目标,制定规划 标体系。

    4.5.3定性和定量目标

    4.5.4规划管理目标

    分别提出国家公园在保护修复、资源管理、科研监测、科普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管理和运 面的规划管理及具体发展目标。在保护修复目标中,应比照生物地理区的顶极群落和国家公园现 ,提出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与恢复的最终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现状调查以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为基础,收集最新的相关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全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游憩资源等资源状况及空间分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建设条件 条件。

    总体规划应明确国家公园核心资源,掌握其种类、分布及保护情况。核心资源依《国家公园资 与评价规范》确定,

    5.3.1资源价值分析

    综合分析生态系统特征、资源条件和价值。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应具备原真性、完整性,核 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

    5. 3.2 适宜性分析

    适宜性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面积适宜性。应具有足够的满足国家公园发挥其多种功能的区域范围。 科普教育适宜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国家公园应能区划出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体验价值的区域, 用于开展公众教育、宣传展示、游憩体验等活动。 资源管理与合理利用的适宜性。 类型适宜性。将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国家公园所在生物地理区内最具代表性生态系统类 生行匹配度分析,评价建立国家公园是实现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目标的最优选择。

    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方面: 资源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纠纷,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占主体地位或者能够通过租赁、赎 买等方式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管理,管理上具有可行性。 与国家公园建设目标不一致的已有开发建设项目、工矿能源产业等退出的可行性。 当地政府对建立国家公园的支持力度,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划分职责的合理性、可行性。

    综合资源条件、适宜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整体评价结论。

    6.1.1国家公园范围依据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 和连通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周边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合理划定。 6.1.2国家公园范围应有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明确的界线坐标,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 桩标界。

    6. 2. 1 管控区类型

    6.2.1.1核心保护区

    是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或核心资源集中分布,或者生态脆弱的地域。应实 格的生态保护和管理,除巡护管理、科研监测和经按程序规定批准的人员外,原则上禁止外来人 核心保护区,禁止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

    6. 2. 1. 2 ±一般控制区

    是国家公园范围内核心保护区之外的区域。一般控制区内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自然恢复和生 态修复的区域应尊重自然规律采取近自然性的、适当的人工措施促进生态恢复。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健 康、稳定、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下,一般控制区允许适量开展非资源损伤或破坏的人类利用活动。

    6.2.2.1制定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的管理措施,实行差别化管控。 6.2.2.2为了实施专业的精细化管理,在管控分区的基础上,国家公园可根据发挥的功能进一步区划 功能区。

    6.3.1明确国家公园边界和各个管控区的界线四至范围,并设置边界和管理区界标志,包括界碑、界桩、 标识牌、电子围栏等。 6.3.2国家公园边界标志依据勘定的并标绘到地形图上的边界设置。 6.3.3国家公园管控区界线标志重点设置在核心保护区边界,以及一般控制区内需加强管控的功能区 边界。

    7.1按照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原则和要求,提出国家公园保护修复、资源管护、科研监测、科普教育 游憩、社区发展、管理等规划项目在空间和时间上布局的总体设想和要求。 7.2项目布局应符合环境承载力要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能促进国家公园的有序发展, 7.3项目布局应有效调节控制点、线、面等空间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

    8. 1. 1. 1 生态系统保护

    8.1.1.2生物多样性保护

    然生态系统应制定系统的保护措施,保护其完整

    对珍稀濒危和本地特有的动植物物和 制定适宜的保护措施。引入非本地原 植物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检验检疫

    8.1.1.3地质景观保护

    对具有保护和展示价值的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峡谷地貌、火山地貌、冰川地貌等地质遗迹、景双 等提出特殊保护措施,设立保护标识等,

    8.1.1.4人文资源保护

    对国家公园内具有重要意义或地方特有的地方风物、历史遗迹、建筑设施、园林景观等人文资源提 出保护措施。

    8.1.2.1生态修复应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近自然性的、必要的人工措施,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种群 的恢复与重建。 8.1.2.2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参照顶极生态系统,对正在退化或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应根据各自生 态系统的特点或退化与破坏程度,提出恢复、修复或重建措施。对自然破坏的生态系统原则上不作干预。 3.1.2.3种群恢复主要按照自然规律改善栖息地条件,扩大栖息地范围,建设生态廊道及野生动物廊 道,积极增殖物种资源,扩大野外种群数量。对野外趋于灭绝的物种按照国家有关物种保护规划有计划 采取拯救措施

    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苏法,国家公园作为独 目然资源登记单元,依法对区域内水流、森林、 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 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系统保护

    3.2.2.1构建完善的管护体系,包括管理站(点)、哨卡的设置、布局等内容。 3.2.2.2明确各个管理站(点)的管护范围、管护重点,配置必要的管护设施设备。管理站(点)的 建设要在管护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家公园的科研监测、科教游憩等功能的发挥。 3.2.2.3在国家公园重要的交通要道、人员进出频繁地段或岔路口设置必要的检查哨卡,配置必要的 设施设备。

    4制定科学统一的管理站(点)、哨卡的工作

    LY**/工****

    8.2.3.1根据重要自然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地质景观以及传统利用区、科教游憩区 分布情况,设置野外巡护线路。 8.2.3.2与已有道路系统相结合,形成巡护道路网,包括车行道路和巡护步道。 8.2.3.3制定科学的巡护制度,明确巡护内容,实行分片负责。 8.2.3.4规划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通讯、交通和野外巡护、检查、救护等

    针对危及国家公园资源尤其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成长、繁衍的一切因素,如火灾、污染、病 虫害、偷采盗猎、外来物种入侵、人为破坏(盗取)文物(地质资源)等,应提出封禁、监控、阻隔 检验检疫等预防与治理措施。

    8. 3. 1研究规划

    3.3.1.1应体现国家公园的特点,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保护管理,着重搭建科研平台,突出针对性和 实用性,量力而行, 8.3.1.2应明确规划期内的常规性和专题性科学研究项目 专项研究机构和研究基地等内容,

    8. 3. 2 监测规划

    8. 3. 2. 1监测内容

    应明确规划期内的监测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关键物种观测、生态环境监测 等。其中: 自然资源监测是对国家公园森林资源、湿地资源、沙漠(荒漠)资源、草原资源、动植物资源 等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的监测: 生物多样性监测是对国家公园的生境、物种和基因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 进行的监测; 关键物种观测是对主要保护动植物物种或某个特定种群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特性进行的 长期观察与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是对国家公园的气候、土壤、水文、污染源等非生物生态指标进行的监测。 有害生物监测是对国家公园的有害生物种类、危害程度等进行的监测。

    B. 3. 2. 2监测方法

    国家公园监测可根据不同的监测内容采用定位监测、固定样地(带、点)监测、追踪监测、遥 等方法。

    8.3.3科研监测管理

    国家公园的科研监测管理应: 构建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平台: 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体系,定期对国家公园开展监测 建设和完善资料库、技术档案和信息库; 建立科研监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制定对外合作、交流计划。

    3.4.1根据常规和专项科研监测任务需要,确定生态定位站、气象观测站、水文水质监测站 监测点、关键物种观测点、病虫害监测、鸟类环志站等科研监测基础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3.4.2设备包括调查设备、监测(控)设备、实验设备、鸟类环志设备及科研辅助设备等。

    8.4.1科普教育展示内容

    包括国家公园各类资源的科学价值,国家公园的保护、科研与监测成果,国家公园的特色文代 文化,以及国家公园的管理历史等,

    8.4.2科普教育对象

    包括对内教育和对外教育两个方面。对内指对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职业培训,对外 会公众的宣传,对社区群众的培训等。

    8.4.3科普教育展示方式

    科普教育应使公众广泛参与,接受科普教育,提高保护意识,展示方式包括 建设必要的科普基础设施; 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参与体验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制作标识,印制宣传材料; 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宣传

    8.4.4 综合解说系统

    8. 4. 4. 1解说方式

    公园解说方式可采用向导式、自导式和综合式三

    8. 4. 4. 2 标识系统

    包括形象标识、管理标识、科普标识等

    8.4. 4.3解说载体

    包括标牌、印刷品、出版物、展品、音像制品、网络平台等。

    8. 4. 5 设施设备

    根据不同展示方式规划相应的科普教育展示设施设备,包括: 科普教育展示和教学实习基础设施的规模、位置: 标识系统的数量、规格和设置位置; 宣教材料印制数量; 科普教育展示设备数量、规格等,

    8.5.1游憩类型及主题定位

    LY**/工****

    5.1.1国家公园游憩类型定位为生态游憩。 5.1.2本着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原则,综合考虑国家公园的核心资源,突出展现 园资源特色,确定国家公园主题定位。

    8. 5. 2 基本要求

    8.5.2.1国家公园的游想活动只能在一般控制区开展,必须服从于自然生态保护,进行严格的环境容 量限制。 8.5.2.2游憩项目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与自然景观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协调。 8.5.2.3游憩区域和服务区域适度集中,不破坏和影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影响和干扰科研监测 活动。 8.5.2.4生态游憩项目的发展应尽量照顾周边社区群众,使社区居民能够从中受益

    8.5.3展示区与项目规划

    8.5.3.1在国家公园游憩主题定位的基础上,依据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资源特点或功能,生态游憩 发展空间布局,划分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若干游憩展示区。 8.5.3.2依据各展示区的游憩资源类型与环境的分布特点,结合基础设施、交通区位等综合方面因素, 规划游憩项目,包括项目区范围、游憩项目类型和特点、发展思路、主题功能、市场定位、建设内容和 规模等。

    8.5.4游憩产品及线路规划

    8.5.4.1游憩产品

    依据国家公园游憩资源与环境的分布特点,规划以国家公园不同生态系统、保护物种、地方 等生态游憩资源的观察、生态研究、史迹研究及环境教育为目的的游憩产品。

    8.5.4.2游憩线路

    8.5.5 环境容量分析

    3.5.5.1建立访客体验和资源保护管理框架,在保证游憩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条件下, 满足访客的舒适、安全、卫生和便捷等游憩要求,准确计算环境容量和访客容量,按照科学合理的环境 容量控制访客规模。 8.5.5.2环境容量一般可采用面积法、卡口法和游路法三种测算方法,可因地制宜加以选用或综合运 用。 3.5.5.3访客容量应随规划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综合分析并参考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设施 容量等指标确定。

    8.5.6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根据国家公园所在地区旅游历史与近期客源地理分布、客源地社会经济状况、客源市场需求程度 方客数量和结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家公园地理位置、游憩资源吸 引能力以及交通设施、游憩设施和游憩产品的情况,预测规划期内国家公园的访客来源、数量、停留时 间及消费水平。

    3.5.7.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家公园内游憩道路系统工程、步道系统工程、国家公园大门标识及门禁 系统、供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和通信工程等。 3.5.7.2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国家公园游憩管理站、访客中心、观景设施、商业设施、娱乐文化设施、 卫生设施、智慧游憩系统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业设施应严格控制,并进行专项评估。 8.5.7.3其他设施建设包括安全救援工程、治安管理工程、防火工程、防灾工程等。

    8.6.1社区共管机制

    LY**/工****

    6.1.1在国家公园内或周边社区,建立国家公园与社区共同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 理利用利益分配机制等。 6.1.2社区建设要与国家公园整体保护目标相协调,鼓励通过签订合作保护协议等方式,共同 家公园内及周边的自然资源。

    8. 6. 2 社区调控规划

    凡含有居民点的国家公园,应编制居民点调控规划,合理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计划,分析社区人口分 布、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及其对国家公园发展的影响情况,提出改进社区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措施, 在社区自愿参与的原则下,引导和扶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劳动力合理流转,固定耕地和牧场,发展集 约型生态农业、园艺型观光农业,开发特色商品等。引导当地政府在国家公园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入口社 区和特色小镇

    8.6.3社区文化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规划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提高社区群众对国家公园的 据社区和国家公园管理需求提供农业、林业、牧业、旅游服务等生产经营技术技能的培训。

    国家公园应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对国家公园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总体 规划应: 明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名称: 提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性质、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的方案; 明确管理机构的基本工作职能和内部管理体系。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内部,按照保护管理事务 全覆盖的原则设立行政、保护、科研、社区、科教游憩管理等内设机构; 设立综合执法机构,统一履行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资源环境综合执法职责; 根据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信息管理等工作需要,提出设置相应直属机构的方案

    8. 7. 2 管理体系

    国家公园实行层级管理体系。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管理需要下设管理分局(所)等管理分 支机构进行具体的管理。

    8. 7. 3人员编制

    总体规划应按精简、高效的原则测算国家公园需要的人员编制,要求: 以定岗定员方式测算国家公园需要的工作人员编制数; 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包括固定人员和聘用人员。固定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 工勤人员;聘用人员为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根据保护、科研监测或科教游憩管理等项目的需要,国家 公园管理机构可聘用临时工作人员: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会同有 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合理设置生态管护公 聘用国家公园内符合条件的居民为生态管护员或护林员

    8.7.4管理人员能力建设

    根据工作需要,可采用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委托培训、学位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对国家公 岗位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监测、执法、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 性工作技能等。

    8.8.1利益协调机制

    规划应分析国家公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关系,提出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明确协调国家公园利 者之间利益关系的措施。

    8.8.2社会参与机制

    规划应提出社会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措施,健全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合作管理机制,包括 规划志愿者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志愿者制度,开展志愿者培训,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 建立多样化的社会捐赠渠道。 依托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一批国家公园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与科研院所及非政府组织成员达成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国家公园提供技术 和科研支持; 有条件地规划通过开展社团、民间协会、民间组织和个人认领、认养国家公园重要野生动植物 的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8.8.3特许经营机制

    国家公园的经营活动应实行特许经营,总体规划要: 明确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的项目范围、经营主体和特许内容; 提出规范特许经营标准合同; 提出特许经营的方式,如分散授权; 建立特许经营测评机制,对特许经营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评,

    8.8.4 访客管理机制

    建立访客管理机制,包括门票预约管理、行为管理、安全管理、满意度管理等,实现访客管理和 访客体验目标。

    8. 8. 5 监管机制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国家公园监管制度和第三方评估制度等监管机制,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监督权,加强国家公园空间用途管制。

    水利标准规范范本8.9.1管理机构业务用房建设

    8. 9. 2配套工程

    LY**/工****

    投资估算依据包括: E 规划内容; 国家公园所在地基本建设现行有关定额指标: 国家公园所在地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 国家和地方有关工程造价文件

    9.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依据国家或地方基础设施工程定额造价和有关设施设备现行价格电气设备标准规范范本,综合确定总体规划投资估算 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设备购置采用综合指标

    投资估算结果应包括: 估算总投资:投资估算表(附录C的表C6)的总计数字; 投资结构按费用构成划分为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三类; 投资结构按工程类别划分为保护、科研监测、科普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管理基础设施等六 类。

    ....
  • 国家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专题: 园林设计图纸、效果图 |焊接钢管标准 |水产标准 |混凝土结构 |阻燃标准 |

常用软件